跳至主要内容

那些没有读完的书 Those books I never finished

说起那些读了一半就放弃了的书,不得不先提一本读完了的书,那就是儒勒·凡尔纳的《地心游记》。看这本书大概是上初中的时候。在我的记忆里,这本书及其的单调冗长。虽然说是地心游记,书翻了一半却还是在地上逛,好不容易下到地下了,没几章就结束了。这个不幸的经历深深的打击了我的阅读热情。在此之前,凡是我翻开读了一页的书,我一定会读完。现在我终于明白,有些书实在是不适合我,勉强读完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让我觉得痛苦。如果说买了一本这样的书是一个错误的话,把它读完就是又犯了一个错误。亡羊补牢,未为晚矣。从此以后,感觉不值得读下去的书,就不勉强了。

最近刚刚放弃的一本是《Augusta, gone》。据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并且还拍了电影。讲的是一个单身母亲和她叛逆的女儿相处的故事。母亲当年也很叛逆,后来幡然醒悟,离开了不成器的丈夫,独自抚养两个孩子,并且开始了自己的事业,从底层开始,一步步走向了成功,然而这时她的女儿却开始辍学,并且彻夜不归了…… 听起来是个满吸引人的故事,我到现在还是这样想。但是作者,也就是母亲,实在有点儿太絮絮叨叨了。我时时觉得她在顾影自怜,还带点儿矫情的自傲。也许本来没有那么明显,但我同时在读《The glass castle》。和后者的开朗乐观、平易近人比起来,《Augusta,gone》 的气息就不那么招人喜欢。我现在这么忙,读英文书这么慢,于是决定放弃它,努力把《The glass castle》读完。

另一本是《小团圆》。最开始看张爱玲的书,我还在上高中,大概是95年的时候。那时候张爱玲在大陆还没有流行起来。最开始是安徽的某出版社出版了她的文集,共三册,一册是短篇小说,一册中长篇,还有一册是散文。我读的就是这一套。短篇小说和散文都读过了,中长篇的则只读了部分。我还是很喜欢她的,觉得她的笔调非常的冷静流畅,故事的色调虽然暗了一点儿,里面人情世故的描写却很丰满细腻。不过到现在,除了像《金锁记》、《倾城之恋》这样的名篇,其他能记得的也不多了。《色界》我是记得的,但是很怀疑如果不是后来拍电影,我还能不能想起来。还有一个是霸王别姬的故事,是张爱玲学生时代的习作。现在我还记得虞姬自刎前的那段心事和最后的对白“也许这样才是最好的收梢”。记得如此清楚,也许是因为正合我当时的中学生胃口。另一个故事是写一个特别“纯洁”的女孩,没有办法和自己的丈夫完成性生活,初夜的时候吓得跑到房间外面去。别人都认为她丈夫是变态,最后她的丈夫自杀了。还有一个故事是写单纯要强的上海女学生到香港的有钱亲戚家寄住,后来慢慢变成交际花的故事。主角叫做“葛薇龙”吧,很有特点的名字。……感觉越写想起来的越多呢。

《小团圆》是最近出版的张爱玲的遗作。张爱玲本来是要求销毁的,但是继承了文稿的人最终还是出版了。据说这本书的情节来自张爱玲自己的经历,我出于好奇在网上download了一本。才看了几页而已矣,就看不下去了。别的不说,那种流畅自如的感觉没有了。叙述、对话,都感觉磕磕绊绊的。要是文本本身没问题的话,那张爱玲要求销毁实在是做对了。前言里面吧这本书的出版和卡夫卡作品的出版相提并论,但我觉得实在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件事。卡夫卡在生前从未出版过他的作品,如果按他的遗嘱将文稿销毁,则我们就完全失去了这个杰出的作家。而张爱玲早已功成名就,“出名要趁早”了,她最好的作品早已经献给了读者。爱吃鸡也未必非要把鸡屁股一起吃掉,何不完成她老人家的遗愿呢。继承人到底是为了什么把文稿付梓,哼哼,让我们不怀好意的揣测一下……

另外说一句,张爱玲翻译的《海上花开》和《海上花落》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海上花》这部吴语写就的小说,外地人十九看不懂。要不是有张爱玲的国语翻译,我也必然失之交臂了。这实在是一部杰作,在中国古典世情小说里,直追《红楼梦》、《金瓶梅》和《儒林外史》。如果有人细细的拍一部电视剧出来,一定很好看。

张爱玲的红学作品我也喜欢看,都是当八卦来看的。八卦真是人的天性啊,呵呵。不过不说了,我本来是要说那些没有看完的书的。

待续…… (To be continued …)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这个博客居然还活着

是在搜索什么来着?无意间搜到这个博客。好眼熟!这不是我自己的博客吗!?我早把它忘在脑后了。没想到博客还在,而且我居然还能登陆,还是浏览器自动登陆的!这个就是长尾效应的一个例子吧。 大略的浏览一下,有一种既熟悉又疏离的感觉。原来我曾经有过这样的心情,写过这样的事情,做过这样的菜。一转眼怎么这么多年过去了呢?这么多年间什么都没有再写过,都在忙些什么呢?生活已经大变了,心境也大变了。这个博客,就好像从那几年中抽出的几个片段,做成了标本放在架子上展览。看自己从前的博客,是不是就像传说中人死之前看走马灯一样的感觉呢? 前一阵子看了一个日本电视的SP。有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做电影妹子死于事故之后成为了走马灯的编辑,专门把每个人一生的记录编成走马灯,给死去后即将成佛的人观看。写博客记录自己的生活片段好像也类似呢。所不同的是,写博客本身也是这生活的一部分,也可以成为走马灯的一面罢了。 以后会不会接着写呢?一开始我是这么希望的。看到这个博客还这么孤单的挂在网上,没有更新,也没有人看。觉得挺可怜的。好像我欠了一个人情似的。像这样随便写几句,偶然留下几个指抓的印记,也不错吧。然而,毕竟很多事情都变了,也没有从前那么多时间了。再怎么样,写博客也不会成为很优先的事务的。顺其自然吧。

I want to learn Emacs

I'm using crimson editor, a good text editor from Korea. It has worked very well for me till now, but it has not been updated since 2004 and recently I found some features that crimson editor does not have,such as code folding, really useful. So I want to switch to a powerful, up-to-date, extendable and cross-platform editor. Between vi and Emacs, I chose the later one. Emacs is not easy to learn, so I just want to learn some basic features firstly. 1. Switch between buffers, buffer and minibuffer, and modes. One does not need to change into a special mode to input the content in Emacs (This is one reason why I did not choose vi), but Emacs does have a minibuffer to take some complected commands from the user. And in Emacs one can have many buffers and each buffer has a mode (not the same "mode" in vi). So have to learn what they are and how to switch between them. 2. Basic editing, such as creat new, open, save, and close file, copy and paste, search and replace ... 3. F...

西红柿蛋汤(转载)

材料: 西红柿两三个,鸡蛋一或二个,葱蒜各一些,油,盐,味精备好 做法: 先拔上几个蒜,然后切成一片片的,再把西红柿切成块,最好是不规则的切,按照不同的方向把西红柿切成块,这样有利于炒出红汁,接着在锅里倒油,多点,将蒜 放入爆锅,放入西红柿翻炒一分钟,直炒到西红柿的皮有些脱,锅里的油变红为止,这时倒入水,水不能特多,煮沸之后,最好再煮一分钟,到满锅红汤不停冒热 气,上面的西红柿无奈挣扎时,将打散的鸡蛋沿着锅的一圈倒入汤中,这样蛋不会粘锅,看到黄色的蛋花浮上表面时,再放入盐和味精,(只是不可将锅中的热汤舀 出荡放鸡蛋的碗,因为这样会浑浊汤),最后在出锅前切些香菜或葱,煮上半分钟,就可以出锅了。 药用: 得口腔溃疡的人大多是缺少维生素,因此想到了一个极其简单但可以狂补维生素的招,就是喝西红柿蛋汤。 原始连接在这里:http://www.laiwu.tv/bbs/xiangxi.asp?id=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