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的作品总是环环相扣,一个“真相”引导出另一个“真相”。这本书也是如此。然而我看到大约三分之一,当野野口被捕,在他的房间发现很多日高邦彦作品的原稿时,我自然的想到,也许正如野野口自己说的那样,是他抄写了日高的书,而不是像加贺警官和读者怀疑的那样是他在替日高写书。之所以会这么想,是因为受到了标题“恶意”的提示。如果野野口是日高的影子写手,因为忍受不了才杀死了日高邦彦,那不过是普通的复仇,哪里谈得上“深深的恶意”?而同样作为作家,最大的恶意莫过于夺走别人的作品吧!当然了,作者所描写的恶意不仅如此,还要毁掉日高邦彦所构筑的一切,连他和已经去世的前妻的感情也要夺走。
即使猜到罪犯的大致手段,到最后还是被震撼了!和加贺刑警一样被震撼了!对,让我大吃一惊的正是那个杀猫的情节。 在野野口的笔记里,日高邦彦是一个冷漠自私,只关心自己,并且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邪恶形象;而在加贺刑警的调查笔记中,日高邦彦小时候是个具有正义感的少年。这两种形象带来的违和感在后半部分越来越突出。但即使如此,我还是没有想到日高邦彦杀猫的情节是野野口伪造的。伪造几本长篇小说的原稿,还只是让我觉得手法“宏大”,但是处心积虑到伪造一个“杀猫”的细节来败坏日高的形象,才让我体会到恨意之深。这种无来由的恨意真是可怕。
最近还读了东野圭吾的另外几本小说:《秘密》、《十一字杀人》和《湖边杀人案》。故事都不长。《秘密》用了两个晚上,而另外两本都是当天晚上就读完了。直接的后果是这两天有点睡眠不足。
《十一字杀人》是一个中规中矩的本格侦探,好像是东野较早的作品。亮点是侦探(也是叙述者)自己的证词被推翻和动机。动机啊!还是动机。
《湖边杀人案》的悬念更好。和东野的很多作品一样,动机是最大的悬念。这里不是杀人的动机,而是保护美菜子的动机。只不过是因为孩子同在一个补习班而组成的家长同好会,为什么其他人愿意冒这样大的风险替美菜子隐藏杀人呢?仅仅是因为他们都很喜欢她么?背后的秘密是什么?我承认,我一开始设想得很邪恶,还以为他们一群人聚在一起OOXX。这也不能全怪我,作者一会儿让某个猥琐的人物提一句那个什么“聚会”,一会儿在美菜子的手袋里发现避孕套,一会儿又看见某男A抱着某男B的老婆,一会儿又让某男c的老婆对c说“原来你还想着美菜子啊。”……他根本就是故意的啊。不过,作者最后提出的动机更强大、更合理。完败了。
《秘密》,我是把它当作侦探小说来读的。以至于当平介因为高中的直子/藻奈美与社团的学长来往而抓狂时,我还想,他不会要动手杀人了吧。但最终证明这是一个爱情故事。爱她就让她幸福。一句说滥了的话,真正做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作为一个男人,把自己的女儿奉献出去的时候已经很痛苦,如果同时奉献出女儿和妻子呢?到底是妈妈的灵魂进入的女儿的身体,还是女儿为了安慰爸爸而假装成妈妈呢?我想还是前者。一来,直子/藻奈美刚刚在医院醒来时应该不会故意去假装的,那个时候无论时作为直子还是藻奈美,都不知道女儿或妈妈是死是活。第二,妈妈要装成是女儿还比较容易,而女儿要想知道妈妈和爸爸恋爱时的那些细节,就不太可能了。灵魂进入另一个身体虽然是不太科学么,但这是小说的世界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