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一个人的好天气

HR同学曾经对我说,人本质上都是孤独的。现在她已经不再孤独了,我还是一个人。也许应该说,有些人本质上是孤独的。当然了,她说的不是我说的这个意思;我说的也不是她说的那个意思。甚至我说的都不是我想说的那个意思。

小的时候,我经常一个人在家里面看书。坐着、躺着、趴在窗台上看书。从来没有赶到过孤独,倒是满怡然自乐的。这样看来,孤独感其实是某种欲望不能满足的感觉。比如想见一个人的时候,她却不在身边;想听到谁的声音的时候,手机总是没人接;想找人聊天的时候,能互相理解的人都不在。

我本来想从另一个方面来描述这种感觉。比如说,电视剧里人死的时候,常常有人问,还有什么放心不下的。一般总能想出几件来,在世的父母啊、襁褓中的儿女啊、多年不见的初恋情人啊……倘若一个也没有,那么这人大概是孤独的。但是转念一想,倘若真的心无挂碍,有怎能有孤独的感觉呢?终究还是要自己“想要”才会有这种感觉吧。

还有一种感觉,是不知道想要什么的孤独。有点儿像李文秀说的,“这些都是很好的,可是我偏偏不喜欢。”但又不一样。李文秀这样说,是因为想要的已经不在了。但有时候,人是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

青山七惠的《一个人的好天气》已经是很久以前读的了。我已经忘记了主人公的名字,抑或根本就没有名字?只是在某些时候,会不由自主的想起这本书,这句话来。这个题目起得很好。当你真的孤身一人的时候,没有朋友的问候,没有亲人的嘘寒问暖,再除了开车撞树、走夜路被抢劫之类的小概率事件,能让你感慨一下的,大概就只有天气了。

在这个故事里,“我”是个“正常”的女孩。没有显赫的家世和学历,没有特异功能,没有奇怪的朋友,在一个普通的公司里,作普通的办公室新人。“我”有着正常的人际交往,和一个后来分手了的男朋友。但是“我”是孤独的,被“游离感”包围。没有人在意自己,自己也不在意自己和周围。生活好像被什么推动着一样,按部就班的慢慢前进,“我”最喜欢翻弄收藏的小东西,那里藏着过去的记忆。 就像《鹿鼎记》的主题曲里唱的,“我的故事我也在看,默默袖手旁观。”

如果就只是这样,这个故事也不好。生活么,毕竟不是能只靠一个人的。所有故事里还有两位老人的黄昏恋。 历尽沧桑之后,得到的答案是对生命的豁达和对生活的热爱。我觉得这里有一个隐喻。婆婆和她的恋人,代表了世俗生活的热度。像落日的余晖一样默默的温暖着“我”,使“我”慢慢的回到生活当中。终于“我”开始了新的恋情,换了工作,并且离开了婆婆的小屋,只是偶尔在上下班的电车上,还会向那个方向眺望一下。天气晴朗!婆婆说,有很多人都曾经寄住在这里,最后也都离开了。“我”并不是唯一的一个,“我”的故事也不是唯一的故事。“我”只是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一个人。有多少人曾经有过孤独和迷惘呢?

我记忆里的故事,就只有这么多了。好像也不必特意再去复习一遍。

有的人评论说,年轻人不应该沉浸在这种消极的情绪当中,这样子对自己不好,对周围的人,对社会都不好。这话说的对。像我这么积极向上的好青年,只能表示同意。But my point is,无论你沉浸还是不沉浸,有些情绪还是会来,逃也逃避不了的。而当我知道有很多人和我共有着这样一种感觉的时候,我的心开始觉得温暖。

前两天在WH同学那里看到的一句话,很适合作结尾。If you think nobody cares if you’re alive, try missing a couple of payments.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这个博客居然还活着

是在搜索什么来着?无意间搜到这个博客。好眼熟!这不是我自己的博客吗!?我早把它忘在脑后了。没想到博客还在,而且我居然还能登陆,还是浏览器自动登陆的!这个就是长尾效应的一个例子吧。 大略的浏览一下,有一种既熟悉又疏离的感觉。原来我曾经有过这样的心情,写过这样的事情,做过这样的菜。一转眼怎么这么多年过去了呢?这么多年间什么都没有再写过,都在忙些什么呢?生活已经大变了,心境也大变了。这个博客,就好像从那几年中抽出的几个片段,做成了标本放在架子上展览。看自己从前的博客,是不是就像传说中人死之前看走马灯一样的感觉呢? 前一阵子看了一个日本电视的SP。有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做电影妹子死于事故之后成为了走马灯的编辑,专门把每个人一生的记录编成走马灯,给死去后即将成佛的人观看。写博客记录自己的生活片段好像也类似呢。所不同的是,写博客本身也是这生活的一部分,也可以成为走马灯的一面罢了。 以后会不会接着写呢?一开始我是这么希望的。看到这个博客还这么孤单的挂在网上,没有更新,也没有人看。觉得挺可怜的。好像我欠了一个人情似的。像这样随便写几句,偶然留下几个指抓的印记,也不错吧。然而,毕竟很多事情都变了,也没有从前那么多时间了。再怎么样,写博客也不会成为很优先的事务的。顺其自然吧。

Baltimore trip 1

圣诞节的假期到巴尔地摩我表哥那里去了一趟。第一次见到我嫂子和刚刚3个月的小baby。到年底他们都挺忙的。要申请经费,还要做试验,所以也没怎么玩。不过还是把巴尔地摩城里和华盛顿特区逛了一下。 23 日下午1:30从East Lansing出发,做michigan flyer shuttle bus到底特率机场。途中遇雪,晚点了一个半小时。我的飞机是5:30起飞,我5:00才到机场。不过还是赶上了。还在车上的时候,听到有的乘客打电话,说飞机赶不上了。我还算幸运啊。然后飞机要除冰,晚点一个小时。不过总的来说还算顺利,只是在高速公路上堵车的时候,有点儿着急。到了巴尔地摩的时候,我哥哥和嫂子已经在等我了。我嫂子以前没有见过我。她听我妈妈说我和我哥哥都随我姥爷,拔头顶,于是一直在人群里找秃头的人。见到我时还有点吃惊。原来头发还有很多。后来我嫂子说,头发还有这么多,还有充足的时间找女朋友啊。 我在那里呆了一个星期。哥哥和嫂子只有圣诞节当天和周末休息。圣诞节那天我们去巴尔地摩城里转了一下,周六去了华盛顿特区,周日去买菜。其他的时间他们上班,我就和我妈妈一起在家带孩子玩。小baby才一百多天,还不会爬呢。但是很可爱,眼睛特别亮,看到谁都笑。我看了不少小baby的照片,其中有几张小baby坐在摇车里看书的照片。我嫂子见我带了一个sony ebook reader,对baby说,“叔叔和你一样,爱看书”。我哥对此的评价是“浮夸风又起来了。”我嫂子把照片传给她的家人看,她妈妈说,“那么明年送她上学吧。”她哥哥家也刚刚生了小孩,看到她的照片之后,也想拍几张baby看书的照片。可是虽然书放在baby前面,但是人家就是不看。哈哈。我嫂子说她看了她哥哥孩子照片,发现小baby也没有多少头发,才放心,原本还担心她的baby没有头发是受我哥哥遗传的影响。我说那也太早了。 (to be continued ...)

Dinner party

最近很忙很疲惫。昨天做了一个presentation,下周还有一个。本来这些都应该在二月份做完的,因为我人在多伦多,结果都拖到现在了。还有摘要要提交,还有作业,等等。 昨天晚上我们组的人出去吃了个饭,在一家韩国饭店。虽然是在东方风格的饭店,吃饭的方式却还是西式的。就是各人点自己的菜自己吃。我只叫了一个汤,因为里面有肉,有菜,有豆腐。我可不想叫一盘孜然牛肉,守着他自己一个人吃完。不过这家韩国店的味道一般,没有我在加州时尝过的那家“韩国豆腐”好。以前我室友搬走的时候,也到这家店吃过饭。点的是一份羊肉火锅。味道比这次好些。其实我是很喜欢朝鲜咸菜的。可惜在长春经常吃到的桔梗、蕨菜之类的,这边都没有。只有辣白菜、腌萝卜。这大概是因为缺乏材料的缘故吧。 这次出来吃饭,是因为我老板的生日和我的生日都快到了。我老板的生日就比我早一天。另外还给一个同组的朋友补过生日。我们每人都收到一张生日卡,上面有其他人的祝福。大家都是用自己的母语写的。我只能看懂英语和一点儿日语。(其实日语只能看懂几句。)其他的像德语和俄语就不懂了。上次过生日的时候还有意大利的朋友在,还写了意大利语呢。 都说德国人很严谨,我本来以为德国人都是很严肃的。但是我们组的德国人,包括我老板,都很喜欢开玩笑。说话的时候经常打岔,或者用写夸张的词,要不然就模仿一些搞笑的动作。有时候这给我带来困难。因为我的英语勉强可以理解符合逻辑的对话,一旦超出常规之外,就有些困难了。不过,轻松一点儿的气氛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