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十二月, 2009的博文

Soy milk successfully made!

If add hot water, soy milk will be ready in ten minutes. Otherwise add eight minutes for boiling the water. Easy to clean, but don't wait until the remains get sticky. One liter soy milk can be made onceat most , as much as shown in the picture. Might add some pictures of the maker latter.

一个人的好天气

HR同学曾经对我说,人本质上都是孤独的。现在她已经不再孤独了,我还是一个人。也许应该说,有些人本质上是孤独的。当然了,她说的不是我说的这个意思;我说的也不是她说的那个意思。甚至我说的都不是我想说的那个意思。 小的时候,我经常一个人在家里面看书。坐着、躺着、趴在窗台上看书。从来没有赶到过孤独,倒是满怡然自乐的。这样看来,孤独感其实是某种欲望不能满足的感觉。比如想见一个人的时候,她却不在身边;想听到谁的声音的时候,手机总是没人接;想找人聊天的时候,能互相理解的人都不在。 我本来想从另一个方面来描述这种感觉。比如说,电视剧里人死的时候,常常有人问,还有什么放心不下的。一般总能想出几件来,在世的父母啊、襁褓中的儿女啊、多年不见的初恋情人啊……倘若一个也没有,那么这人大概是孤独的。但是转念一想,倘若真的心无挂碍,有怎能有孤独的感觉呢?终究还是要自己“想要”才会有这种感觉吧。 还有一种感觉,是不知道想要什么的孤独。有点儿像李文秀说的,“这些都是很好的,可是我偏偏不喜欢。”但又不一样。李文秀这样说,是因为想要的已经不在了。但有时候,人是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 青山七惠的《一个人的好天气》已经是很久以前读的了。我已经忘记了主人公的名字,抑或根本就没有名字?只是在某些时候,会不由自主的想起这本书,这句话来。这个题目起得很好。当你真的孤身一人的时候,没有朋友的问候,没有亲人的嘘寒问暖,再除了开车撞树、走夜路被抢劫之类的小概率事件,能让你感慨一下的,大概就只有天气了。 在这个故事里,“我”是个“正常”的女孩。没有显赫的家世和学历,没有特异功能,没有奇怪的朋友,在一个普通的公司里,作普通的办公室新人。“我”有着正常的人际交往,和一个后来分手了的男朋友。但是“我”是孤独的,被“游离感”包围。没有人在意自己,自己也不在意自己和周围。生活好像被什么推动着一样,按部就班的慢慢前进,“我”最喜欢翻弄收藏的小东西,那里藏着过去的记忆。 就像《鹿鼎记》的主题曲里唱的,“我的故事我也在看,默默袖手旁观。” 如果就只是这样,这个故事也不好。生活么,毕竟不是能只靠一个人的。所有故事里还有两位老人的黄昏恋。 历尽沧桑之后,得到的答案是对生命的豁达和对生活的热爱。我觉得这里有一个隐喻。婆婆和她的恋人,代表了世俗生活的热度。像落日的余晖一样默默的温暖着“我”,使“我”慢慢的回到生活当中。终于...

无话可说

我挺不爱看国产电视剧的,一天到晚不是钩心斗角,就是三角恋爱。难道除此以外生活就没有别的主题么?最近有个片子叫《蜗居》的,挺红。听很多人说起,网上的讨论也不少。一时好奇,我就去看看了剧照和故事梗概。感受有两点。第一,小mm挺可爱的。第二,作二奶是很有前途的工作。人家海藻mm不是青春年少就有钱、有房子、有孩子,还出了国么。想想有多少人为了这些事耗尽了青春,多少人耗尽了青春还得不到其中的一样!于是我悲从中来,觉得自己生而为男就注定了一生的悲剧。“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白居易当年的这一句诗,正是我当下心情的写照。

换了一个蓝色的浴帘

原本的浴帘是米色的。质量很好,是在spartan领的。房间里比较潮,虽然每次用完都把浴帘展开,好让水蒸发掉,慢慢的还是长霉了。一直计划着要换一 个。终于有一天放学后忍不住跑到dollar tree去了一趟,买了这条蓝色的回来。新的浴帘比较薄,而且没有洞,要自己剪。刚打开的时候,塑料的气味很重。挂了两天以后,已经消散了。这些都是意料 之中的。不过能买到天蓝色的,算是一个惊喜。以前在那里看到的浴帘也都是米色的。感觉蓝色的比米色的要开朗一点儿,米色太沉闷了。 今天还贴了一张AAA Insuranced的贴纸到车的后窗上。 生活中要有一点点温馨可喜的小变化,这样才觉得有乐趣啊。

朋友啊请你干一杯,请你干一杯!

贴几张上周做的菜的照片。Show off一下。摄影师:老何同学。 君子不隐人之美。第一个是Yaojian做的虾,大受欢 迎。本来我也想做个虾的,看Yaojian带来了,我就 没做。李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差不多 就是这个意思。李白后来还是忍不住写了一首。所以我的虾 迟早也要做的。 老何同学卤的鸡蛋。老何同学声称,越吃越饿,越吃越有胃 口。 鄙人卤的猪耳朵。不太成功。光用买来的卤料还是不行,味 道太轻了,没怎么进去。盐也放得少了。 拌过的猪耳朵。 水煮鱼。 羊肉炒芹菜。本来没有计划做这个的,只想做个羊肉汤。切 完之后觉得羊肉太多了,碰巧还有一根西芹,就炒了这个。 因为本来没想做炒菜,所以羊肉切得很不好。 凉菜。这个还是比较受欢迎的,一大盆基本上吃完了。我觉 得是不是我做菜太淡,只有凉菜味道重一点儿,所以大家爱 吃。我们家的家训是“少吃盐,多吃醋”。所以我习惯很淡 的口味了。 还烧了一个鸡和羊肉汤,但是照片没有拍。谢谢诸位朋友赏 光。可惜没有拍几张大家吃饭的照片。我做事情总是这样马 后炮啊。

夜夜夜夜

我本来是早睡的,今天有事没有睡成。用我们的土话说就是,“觉盹打过去了”。 现在一个人坐着发呆。 想起了很多事。两个行礼箱能装下的东西也很有限,踏上旅途的那一刻,很多东西都留在了身后。 我的CD们。正版的、盗版的,上百张的CD。以前随时拿出来听听,或者不听、只是摆弄一番。现在只有少数还在身边。倒是硬盘上的音乐,有相当一部分带过来了。可是最喜欢的都买了CD呀。最喜欢的不能在一起,最后和差一点儿的将就过日子。这就是生活啊。 还有我的书。当初画了千八百块大洋,一箱箱的寄回家里。到底都有哪些,自己都记不清了。只有在这张老照片里,还能看到冰山的一角。英语水平太差,在这里只能看看通俗小说。感觉自己突然变成文盲了。 刻刀应该还是老样子,石头也不会变,印泥已经干了不能用了吧。 合肥城隍庙有一家卖石头和宣纸本子的店,价格还不错。另外长江路新华书店二楼也有卖。那里的石头要不然很贵,要不然就是最差的那种,但是有价格适中的印泥。在长春则去古籍书店买。现在不知怎样了。不过现在有淘宝。 刻章是个消磨时间的好事。刻一枚下来,怎么也得四五个小时。夏天的晚上,一个人静静的刻。到最后背也有些僵了,手臂也酸了,出了一身的汗,冲个凉最好睡觉。刚才在网上看一个姑娘的blog,讲她学刻章,初学乍练,第一枚刻得很丑。我当初也是如此。说到执刀法。我情不自禁抄起一支笔来,心道,最基本的三招是冲刀法、切刀法和执笔式执刀法。然后蓦然发现自己也生疏了。 我想回家去,然后刻一枚闲章,叫做“书太多读不完兮”…… 想起一首老歌,'98-'01年之间在合肥高校生活过的人才有机会听到的歌,“在那一次一次想家的晚上,我们开始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