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转贴] 跳舞毯初级教程文字版。新人可以参考 (by kuyisi)

原贴由kuyisi在DDRCN论坛首发。我刚刚开始玩跳舞毯的时候,就拜读了大作,觉得颇有启发。我收藏了链接,但是由于ddrcn论坛数据丢失,原贴也不见了。今天用google的网页快照又找到了。转贴在这里。一来备份一下,二来激励一下自己,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玩9只角以上的曲子啊。谢谢 kuyisi,ddrcn论坛和google。

本帖由kuyisi在DDRCN论坛首发:转贴请著名此段.谢谢 www.ddrcn.com


看到论坛一些新接触SM/DDR跳舞毯同学的要求,自己写了一下一路跳过来的一些心得,希望能对新人有所帮助。

首先我自己把练习的过程分为3大块,依次是:点毯,走毯,跑毯。

1. 点毯:相信绝大多数初接触DDR的同学开始站在毯上玩时都是这样的情况:双脚战在毯子中间的圆形区域,左右脚分管上下左右的note,那个note先落下,则以一只脚为支撑,另一只脚去点击相应的note,点完后迅速收回该脚,保持到先前状态,这一全过程充分显示出了“点”这个动作,只有出现双键时,才会同时移动2只脚,跳跃结束后又回归原点。

这种技巧在处开始来说没什么不好,因为刚接触时你需要解决的是2个问题,那就是判定(既什么时候点击note才不会miss)还有节奏——相临note之间的节拍如何掌握,这样一般玩3脚左右的曲子都不会有太大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我建议在开始阶段不要去刻意的提高速度,就用默认的速度就可以了,因为开始这些入门级的曲子note都非常少,基本只有几十到一百左右,note的密度很低,完全可以在慢速的情况下看清楚,慢速下更容易去培养判定的准确和节奏的契合,你可以心里默默的打着拍子,然后依靠眼睛到脚的反射去踩相应的note。这里我再提一下反射,音乐游戏进步的过程其实都是建立反射的过程,不论是手上游戏还是脚底游戏,当各个相应的反射建立起来以后,再看note就不用在过脑子了,大概一扫键型,脚会下意识的去踩,ET们征服的密密麻麻的键海,都是这样过来的,完全不存在所谓的“背谱”这类荒谬的说法,难道你能背过所有的随机键位吗?(当然花式表演中的背跳例外,这里只说打难度)

言归正传,在点毯这一阶段因为note基本做的也简单,不会出现复杂键位,只要耐心慢慢玩,自然就进步了,但是靠这种步法最多也只能走到5脚左右的难度,在难一些的曲子就会出现侧身键位,和面条+单键的组合,身体移动范围会大大增加,重心的掌握会成为新的问题,这就是我要说的下一阶段——走毯。

2.走毯,顾名思义就是像在毯子上行走一般,比较流畅的进行游戏。这一阶段的步法大概可以走在5~8脚难度之间,具体的步法可能就是所谓的“十字步”——这时应该养成一个习惯,就是前脚踩中一个note之后脚不收回,还在那个箭头上停留,另一只脚顺势去踩下一个note,同样也是不收回,然后另外一只脚在去寻找接下来的note,既始终保持以一只脚在4个箭头中的一个上,双脚呈垂直和平行交替移动,就像汉字的“十”字。这样可以省去你原先收脚所用的时间,当然这时的游戏难度也要求你这么做。

这样新的问题就出现了,那就是重心的掌握,前面说过类似难度的曲子会出现左下左,右上右,上下上下,或者左右左右,这样的需要交替侧身的键位,甚至部分曲子可能还有“左下右上“或者”右上左下”这样的楼梯键位,脚需要迅速的进行2次交替,初接触此类键位很容易走错步或者站不稳,影响对note的点踩,这就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去寻找自己最舒服的侧身和换脚方式,一般来说,尽管个人的习惯有所不同,但是较舒服的换脚都基本是正确的换脚方法,然后可以尽量使身体的中心稍微向下降,既保持一点屈膝,这样对调整身体重心有一定帮助。还有强调一下关于出脚的问题,那就是“就近原则”——不论你的身体转到什么位置,一定用和note最近的那只脚去踩相应的 note,这样能促使你矫正一些错误的步法,并且不容易摔倒~
能作到走毯,你就会觉得DDR真的是要比开始时有意思多了,身体和音乐节奏的配合也更加紧密,游戏的乐趣开始凸现,同时你会发现出汗量也比原来大的多,甚至会出现气喘,这时体力因素也慢慢出现了,不过不要着急,真正耗体力的时候还没到,这段期间主要是训练灵活的步法和身体重心的调整,也就是全身的配合,这一阶段的进步会显得比开始点毯子那会要慢,不是见什么歌都能过的,但是这时候你就可以适当的去提高note速度了,游戏难度的增加使得note的密度也有不小的变化,去找到自己觉得合适的速度就可以了,但是仍然建议不要用太高的速度来打,至于为什么后面我会补充。

3.跑毯。当你觉得8脚歌已经比较轻松可以打 B甚至A,那么恭喜你同学,你就正式进入体验DDR激情的时期了,因为你以后要面对很多BPM变化比较大的强劲歌曲,绿9以上的曲子呈现给你的是另一番激情,同时你楼下邻居的大麻烦也来了:)。这时的note密度大大增加,一般的曲子note数目都在400~700之间(大概2分钟左右的长度),强度上比 8脚歌要大很多,可以说以前的进步跨度都不那么明显,但是从8级到9级就显得比较大,因为note数量和密度都几乎增加了一倍,开始的感觉可能就是踩不过来,或者是明明还能够看的过来的note,就是抬不起脚去踩了,这时候体力问题会变的前所未有的显著,你可能还没跳完这个曲子直接就关门了,然后你气喘吁吁的休息一会,几首歌没过就没体力继续游戏了。其实体力问题从这里以后一直都是个大问题,呵呵,就象某同学说过,很多高手开始都能几百连的曲子,后半截可能很快就死了,就是因为体力不够,这种问题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去练,慢慢的体力就好了。可以从一些简单点的9脚歌入手,循序渐进的进行练习。步法仍旧把握“ 就近原则”时间长了你就能自如的判断什么样的键型该先出哪只脚比较好,这样对9脚以上的曲子提高很有帮助,因为DDR杀血是非常快的,一个换脚错误漏掉几个note基本上半管血就没了,所以脚法在9脚以上的曲子中就比较重要了,尤其是BPM非常高的曲子,note相对要密的多,如果脚法不过关,换脚不舒服的话,很快就会关门的,但是一旦你习惯了自己的一套(其实大多数人到这个时候脚法都差不多)脚法的时候,就可以完全体验那种在毯子上随着音乐奔跑的快乐拉~

这一阶段的键位非常丰富:双键切换跳跃,大单乱,单乱加双,面条加单(双),连续扫楼梯以及快速的侧身和转身切换当然还有可恶的连击以及高速连击切键,部分曲子甚至需要用手去辅助拍打,可以说很多键位不但考步法,对体力要求也是非常苛刻的,呵呵,这个时候你就像在毯子上飞奔一样,自然会是挥汗如雨啊!不过减肥效果也是一级棒。这时候的步法我觉得已经没什么特别需要去追求的,怎么顺脚怎么来就可以了,只是姿势别太丑就行:)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突破体力关,我在刚进入9脚的时候很多曲子都跳不完的,因为实在觉得累,可是就坚持玩自己能过或者勉强能过的9级曲,一段时间后就习惯了这强度,许多曲子就都顺利的过掉了,关键是要坚持,累是正常的,锻炼嘛,不付出些辛苦怎么可能回收获果实呢?

另外我前面说的为什么开始时速度不宜过快,是因为会有很多变速歌出现,note会突然压缩的很密,若前期就只追求速度,习惯了高速会对慢速产生很大不利,因为慢速时一次出现的屏幕上的note 数目要多不少,很容易 note读不过来而产生错误的节奏,所以慢速状态下准确的判定和note阅读能力训练也是比较重要的,不然打慢速歌和多变速的曲子你会很郁闷。所以我建议在你能玩8级歌以后就不要再用C速度(也就是恒定速度)玩了,这样对以后的提高没有任何好处,一变速你就死.........
9脚歌这一阶段是重点练习,虽然同为9脚,很多曲子难度参差不齐,一些经典的超长曲目会很要命,体力锻炼是必不可少的,还是一句话,多练~



大概就这么多吧,希望对大家有些帮助!


有句忠告给想速成的同学:所谓欲速则不达,任何成功都是一步一步的脚踏实地(貌似对DDR来说这个词更有意义啊)的练习换来的,我也曾经痴迷于一款7键音乐游戏,并且有幸结识过当时一位可以说是中国顶级的超级ET,我问过他可有什么办法来迅速提高水平,他很幽默的告诉我:很简单,每天玩3次,一次8小时~
虽然话很夸张,但是理很正,那就是需要非常刻苦的训练,长时间的去打基础,当然这是奔着ET去的,如果仅是想要减肥健身则莫管其他什么,只管开心的玩就好了,功到自然成,等你1年或者2年以后就会不经意发现自己原来已经是很强的家伙了:)


最后补充一下我用毯子的改造方式:相信大家都对买回来的普通(不是那种加高泡棉的拉链毯)毯的触感不是很满意,我也不例外,跳了几天就觉得很不爽,然后自己就改造了一下,很简单,你需要准备的材料和工具有泡沫地板拼图一包,防滑用皮子或者防滑布一张,大夹子4个以上,剪刀和透明胶带,下面是制作办法:泡沫拼图按毯子大小裁好,再将防滑皮子或者布也如法炮制,然后按照毯子—泡沫—防滑布的上下顺序对齐铺平,最后用大夹子固定就可以了,这样不但可以使触感提高不少,而且有效降低噪音并且防止毯子滑动。


笔拙文劣,各位不要见笑,技术上的一些东西还请前辈们多批评OTL" />" />" />" />


[ 本帖最后由 kuyisi 于 2008-10-13 11:49 编辑 ]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这个博客居然还活着

是在搜索什么来着?无意间搜到这个博客。好眼熟!这不是我自己的博客吗!?我早把它忘在脑后了。没想到博客还在,而且我居然还能登陆,还是浏览器自动登陆的!这个就是长尾效应的一个例子吧。 大略的浏览一下,有一种既熟悉又疏离的感觉。原来我曾经有过这样的心情,写过这样的事情,做过这样的菜。一转眼怎么这么多年过去了呢?这么多年间什么都没有再写过,都在忙些什么呢?生活已经大变了,心境也大变了。这个博客,就好像从那几年中抽出的几个片段,做成了标本放在架子上展览。看自己从前的博客,是不是就像传说中人死之前看走马灯一样的感觉呢? 前一阵子看了一个日本电视的SP。有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做电影妹子死于事故之后成为了走马灯的编辑,专门把每个人一生的记录编成走马灯,给死去后即将成佛的人观看。写博客记录自己的生活片段好像也类似呢。所不同的是,写博客本身也是这生活的一部分,也可以成为走马灯的一面罢了。 以后会不会接着写呢?一开始我是这么希望的。看到这个博客还这么孤单的挂在网上,没有更新,也没有人看。觉得挺可怜的。好像我欠了一个人情似的。像这样随便写几句,偶然留下几个指抓的印记,也不错吧。然而,毕竟很多事情都变了,也没有从前那么多时间了。再怎么样,写博客也不会成为很优先的事务的。顺其自然吧。

Baltimore trip 1

圣诞节的假期到巴尔地摩我表哥那里去了一趟。第一次见到我嫂子和刚刚3个月的小baby。到年底他们都挺忙的。要申请经费,还要做试验,所以也没怎么玩。不过还是把巴尔地摩城里和华盛顿特区逛了一下。 23 日下午1:30从East Lansing出发,做michigan flyer shuttle bus到底特率机场。途中遇雪,晚点了一个半小时。我的飞机是5:30起飞,我5:00才到机场。不过还是赶上了。还在车上的时候,听到有的乘客打电话,说飞机赶不上了。我还算幸运啊。然后飞机要除冰,晚点一个小时。不过总的来说还算顺利,只是在高速公路上堵车的时候,有点儿着急。到了巴尔地摩的时候,我哥哥和嫂子已经在等我了。我嫂子以前没有见过我。她听我妈妈说我和我哥哥都随我姥爷,拔头顶,于是一直在人群里找秃头的人。见到我时还有点吃惊。原来头发还有很多。后来我嫂子说,头发还有这么多,还有充足的时间找女朋友啊。 我在那里呆了一个星期。哥哥和嫂子只有圣诞节当天和周末休息。圣诞节那天我们去巴尔地摩城里转了一下,周六去了华盛顿特区,周日去买菜。其他的时间他们上班,我就和我妈妈一起在家带孩子玩。小baby才一百多天,还不会爬呢。但是很可爱,眼睛特别亮,看到谁都笑。我看了不少小baby的照片,其中有几张小baby坐在摇车里看书的照片。我嫂子见我带了一个sony ebook reader,对baby说,“叔叔和你一样,爱看书”。我哥对此的评价是“浮夸风又起来了。”我嫂子把照片传给她的家人看,她妈妈说,“那么明年送她上学吧。”她哥哥家也刚刚生了小孩,看到她的照片之后,也想拍几张baby看书的照片。可是虽然书放在baby前面,但是人家就是不看。哈哈。我嫂子说她看了她哥哥孩子照片,发现小baby也没有多少头发,才放心,原本还担心她的baby没有头发是受我哥哥遗传的影响。我说那也太早了。 (to be continued ...)

Dinner party

最近很忙很疲惫。昨天做了一个presentation,下周还有一个。本来这些都应该在二月份做完的,因为我人在多伦多,结果都拖到现在了。还有摘要要提交,还有作业,等等。 昨天晚上我们组的人出去吃了个饭,在一家韩国饭店。虽然是在东方风格的饭店,吃饭的方式却还是西式的。就是各人点自己的菜自己吃。我只叫了一个汤,因为里面有肉,有菜,有豆腐。我可不想叫一盘孜然牛肉,守着他自己一个人吃完。不过这家韩国店的味道一般,没有我在加州时尝过的那家“韩国豆腐”好。以前我室友搬走的时候,也到这家店吃过饭。点的是一份羊肉火锅。味道比这次好些。其实我是很喜欢朝鲜咸菜的。可惜在长春经常吃到的桔梗、蕨菜之类的,这边都没有。只有辣白菜、腌萝卜。这大概是因为缺乏材料的缘故吧。 这次出来吃饭,是因为我老板的生日和我的生日都快到了。我老板的生日就比我早一天。另外还给一个同组的朋友补过生日。我们每人都收到一张生日卡,上面有其他人的祝福。大家都是用自己的母语写的。我只能看懂英语和一点儿日语。(其实日语只能看懂几句。)其他的像德语和俄语就不懂了。上次过生日的时候还有意大利的朋友在,还写了意大利语呢。 都说德国人很严谨,我本来以为德国人都是很严肃的。但是我们组的德国人,包括我老板,都很喜欢开玩笑。说话的时候经常打岔,或者用写夸张的词,要不然就模仿一些搞笑的动作。有时候这给我带来困难。因为我的英语勉强可以理解符合逻辑的对话,一旦超出常规之外,就有些困难了。不过,轻松一点儿的气氛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