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2008的博文

Baltimore trip 1

圣诞节的假期到巴尔地摩我表哥那里去了一趟。第一次见到我嫂子和刚刚3个月的小baby。到年底他们都挺忙的。要申请经费,还要做试验,所以也没怎么玩。不过还是把巴尔地摩城里和华盛顿特区逛了一下。 23 日下午1:30从East Lansing出发,做michigan flyer shuttle bus到底特率机场。途中遇雪,晚点了一个半小时。我的飞机是5:30起飞,我5:00才到机场。不过还是赶上了。还在车上的时候,听到有的乘客打电话,说飞机赶不上了。我还算幸运啊。然后飞机要除冰,晚点一个小时。不过总的来说还算顺利,只是在高速公路上堵车的时候,有点儿着急。到了巴尔地摩的时候,我哥哥和嫂子已经在等我了。我嫂子以前没有见过我。她听我妈妈说我和我哥哥都随我姥爷,拔头顶,于是一直在人群里找秃头的人。见到我时还有点吃惊。原来头发还有很多。后来我嫂子说,头发还有这么多,还有充足的时间找女朋友啊。 我在那里呆了一个星期。哥哥和嫂子只有圣诞节当天和周末休息。圣诞节那天我们去巴尔地摩城里转了一下,周六去了华盛顿特区,周日去买菜。其他的时间他们上班,我就和我妈妈一起在家带孩子玩。小baby才一百多天,还不会爬呢。但是很可爱,眼睛特别亮,看到谁都笑。我看了不少小baby的照片,其中有几张小baby坐在摇车里看书的照片。我嫂子见我带了一个sony ebook reader,对baby说,“叔叔和你一样,爱看书”。我哥对此的评价是“浮夸风又起来了。”我嫂子把照片传给她的家人看,她妈妈说,“那么明年送她上学吧。”她哥哥家也刚刚生了小孩,看到她的照片之后,也想拍几张baby看书的照片。可是虽然书放在baby前面,但是人家就是不看。哈哈。我嫂子说她看了她哥哥孩子照片,发现小baby也没有多少头发,才放心,原本还担心她的baby没有头发是受我哥哥遗传的影响。我说那也太早了。 (to be continued ...)

米都生虫子了

早上起来想焖点儿饭,带到学校去中午吃。结果一淘米,水上浮出很多蠕蠕软软的小虫子。淘了好几遍,挑了半天也挑不净。转念一想,就是挑净了也觉得挺恶心的。大米之外还有糙米,打开一看,也是一样。以前常常把大米和糙米掺和着吃,用同一个碗舀来舀去的,想必是互相传染了。没办法,都扔了吧。一共扔了有将近 20lb。以前从来没有这种事,这回不知怎么了。可能是因为放得时间太长了。前一阵子有一袋枸杞子生虫子,都孵成蛾子了我才发现。也可能是它们的后代吧。据说放几瓣蒜在米里面,可以防止生虫。我要试一试。

蹦蹦蹦

金属的跳舞毯到手已经两个多星期了。灵敏度确实比原来的塑料毯好很多。我差不多每天都蹦一阵子。可惜按键是塑料的。我买的时候看到网上的评论,说塑料的键会裂开,当时也没太放在心上。不过那句话是怎么说来着?凡是有可能出现的错误都会出现。六个键已经被我踩裂了三个了。幸好还没有影响使用。替换的按键网上也有卖的,一个要十几块,再加上邮费……恩恩,我还是先挺着吧。后来我也调研了一下全金属的跳舞毯,最便宜的也要220,而且有人评论说按键不灵敏,这样的话还不如我现在这个呢。总之暂时不在计划之内了。 话说我每天都跳,还是有进步。现在已经可以跳过一些5只脚的歌曲了。也是从跳5只脚的时候开始踩裂键盘的。速度还没有完全适应,有时候重心不稳,又踩的位置不对,就裂了。昨天尝试了一首6只脚的歌,还是完败,根本就跟不上。不过我也不着急。想当初3只脚的歌都手忙脚乱,4只脚的简直没办法。现在一般4只脚的新歌,一边就可以过了,虽然分数不一定高。我想还是慢慢来,现在多跳写5只脚的歌,等到5只脚的速度完全适应了,再来挑战6只脚的吧。

剑侠情缘

话说我今天在buy.com上买了一个game pad,无线的。主要是因为便宜,才8块钱。以后要是想打古墓丽影的话,把电脑连在电视上,坐在沙发上就可以打了。 我好久没心情打游戏了。今天这个兴头一起,不禁想起从前喜欢的那些游戏来。《剑侠情缘》是其中之一,更难得它是国产的。《剑侠情缘1》是一个好游戏,原本是dos版的,后来出了windows版。情节不错,人物塑造也比较好。至于《剑侠情缘2》,内涵则是很“深刻”的。 《剑侠情缘2》的主角南宫飞云,乃是《剑侠情缘1》里面两位主角大侠的独生子。十几岁闯荡江湖,一出手就救了一个小mm。然后四处充大头,结果被奸人利用,好好的平了人家江南霹雳堂。杀完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搞错了,于是北上前去消灭黑暗势力的核心人物。经过一番浴血奋战,终于将大boss击倒。这时候,小mm走了出来,说“他是我爹的,请你饶他一命。”小英雄这个踌躇啊,饶?还是不饶呢?正在南宫小侠走过来走过去之时,大boss原来没有死绝,他突然一跃将小侠毙于掌下。游戏到此结束。我当时还指望有个什么高人,比如小英雄的爹妈突然献身,把他给救下来。没想到等了一会儿,主题歌就响起来了。 当年打游戏的时候,我还太年轻,对于这个结局不能深刻理解。竟然还重打了好几次,希望打出另外的结局。事实证明这个游戏就只有这一个结局。今天反思至此,我不仅想起江core当年发飙时说的话,“你们这些年轻人呐,too young,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江湖是这么好闯的么?年轻人只凭一腔热血,结局往往就是这样!

猪皮冻及其他

猪皮冻是满好吃的东西。上次做的时候拍了些照片,现在才有时间整理出来。 首先把肉皮过水,然后把上面的白肉全部剔干净。 剔出来的白肉有这么多。 然后把肉皮切成细条或小丁。这次懒了,只切条。 把肉皮放锅里,加两颗八角,可以放少量盐。加水,水大概是肉皮的两倍以上。然后煮上一两个小时,直到汤都变得粘稠了。用容器盛出来,放在冰箱里冷却。第二天就会凝成皮冻,切块之后就可以吃了。 每次做菜都做很多个,接下来几天就每天吃一点儿。这样就不用每天都下厨了。 干豆腐尖椒炒肉丝 麻婆茄子 骨头汤 尖椒炒鸡心 四季豆 油菜虾仁 大头菜炒肉片,肉放得太多,菜放得太少了。 卤猪蹄 凉拌海带丝

家在东北

最早听到这首歌是网友清风的翻唱版,就是开头有一段在火车站候车室录音的版本。后来才知道是庞龙唱的。这歌的调子有点土,用了很多东北二人转的音乐。有一次我在哼哼,被同学听见了,还问我:“你喜欢这些老歌啊?”其实算是比较新的歌了。不过,对于我这种离家十多年的人,听到乡音,倒觉得挺亲切的。虽然我在家的时候都不听二人转。其实不只东北,连合肥都挺怀念的。原来在那里的时候,觉得夏天太热,冬天又潮又冷。现在想起来,竟然都是些阳光明媚的好日子。黄山路上的小饭店多好吃啊,在天天书店淘了多少书啊。正是:“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了。 不过我喜欢这首歌,却是因为他中间的这一段词。“我妈妈从小嗓门就亮啊,每天她喝着山歌去学堂。直唱得老大爷,放下了他的大烟袋。直唱得小伙子,更加思念他的姑娘。直唱得老大娘,放下针线听一段。直唱得大姑娘,眼泪汪汪啊,忘记了洗衣裳。哎…哟。”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跟我妈妈没关系啦。有一首乐府诗叫《陌上桑》,里面描写一位小妹妹秦罗敷的美。怎么写的呢?“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是不是和上面的一段有异曲同工之妙呢?《家在东北》的作者创作的时候也未必就想着《陌上桑》,但潜移默化就受了影响。这个就叫做传统了。

【旧文】我为什么批判亚洲雄风

  昨天和朋友谈起最近在听的歌儿,突然想起从前发在学校bbs上的一个帖子。到网上一搜,居然还能找到。Thanks to google!我这里敝帚自珍一把,贴在下面。现在都没有激情写这些了。      我发了第一贴的时候,就在等着诸位仁兄来批驳我了,但是到现在,反对我意见的人虽多,但是只有一位大致说了他的看法,如下:   第一首是中国传统的自豪感,几千年的影响没办法变.   第二首骂骂人也未必不可呀,难道天天要说好话呀. 不 过我觉得这位仁兄基本上也算同意了我的观点,只有流行歌曲是不是应该骂人这个小分歧。我当然是认为不应该了,但也许有人认为可以吧。这不是重点所在,暂且 搁置。其他的诸位仁兄,说我听不懂的有之,说我毫无道理的有之,说我竖靶子无聊无理的有之,但是都不肯说说理由。所以我只能认为是表态,不能算是批驳。我 也无需反驳。否则不但容易造成互相人身攻击的不堪局面,而且也显得我太霸道,不许人家发表不同的意见,岂不是太bbs阀了。不过既然有这么多人反对我的观 点,我倒想再好好的说一下。 一、前提。   我之所以批判《亚洲雄风》是在这样一个前提下的:好的流行歌曲应该是一件艺术品,至少 也应该是带点儿艺术性的作品。从这个角度看来,我认为亚洲雄风是失败的。原因大略如我第一贴所言,因为他一点都不“亚”。完全说不出亚洲的特点来。好比我 写一篇rred雄风,说rred有一颗高昂的头,全身热血流,眼神也风流。头发是根连根,牙齿都手握手。诸位可知道我rred是如何一副尊容么,能够把我 和derr、drre区分开么。所以我说他是失败的、糟糕的。好的表述什么样子呢-- 站着灌水并且穿长衫的那个。   说到这我想起当年亚 运会的另一首歌:黑头发飘起来。我记不得这首歌唱些什么了,但是这个切入点就比较好。黑头发确实可以算是亚洲人的特征之一,虽然非洲人、印第安人也都是黑 头发,但说起黑头发的人,总能想到亚洲人、至少想到中国人、日本人的形象吧。那个“树都根连根、云也手握手”的地方,你知道是哪里? 二、口号语言    我认为这首歌另一个失败之处,在于他用的是口号语言,而不是生动的语言。什么语言算口号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口号。“中国特色”是吼 出来了,但是你从这句话里却得不到任何具体的印象。所以越南也可以说“建设有越南特色的社会主义”,朝鲜有也可以“建设有朝鲜特色的社会主义”。但如果把 ...

好累啊

最近好忙啊。在编程序算一个东西,可惜算不出来预期的结果。 于是就找bug啊,想办法啊。我觉得现在bug应该是找完了吧, 但还是不行,新的办法还没有想出来呢。快一个礼拜了, 整天在电脑前面坐着,脖子都要折了。乡亲,这就是搞科研了。 以后会怎么样呢?什么时候毕业呢?毕业之后又怎么样呢?我自己心里也没底呢。我昨天还在想,要是回国, 也不一定非要搞科研,做生意也不在行, 开开出租也许是个不错的生意。 今年的诺贝尔生物学奖奖励的那个什么方法, 最早想到的人现在不是在当司机么? 前些天买了一个跳舞毯。 每天跳40分钟到一个小时的,出一身大汗,然后披一件浴衣, 吃点水果看看电视,感觉还不错。我现在觉得运动很重要了。 不过要光是跑步什么的,太痛苦,好像自己折磨自己似的。 跳舞毯这东西还有点儿意思。我觉得跳了这么些天, 还确实小有进步啊。 上周送我妈妈去表哥那里了。现在一个人住一套房子, 有时候真是觉得孤零零的呢。有一个女人就好了!会有这种感觉。这个时候的背景音乐应该是,神啊!救救我吧!

有进步

昨天终于把那首新歌跳通过了一次。虽然只得了一个D,虽然以后再跳又不行了,但是毕竟通过了一次啊。哈哈哈!信心倍增!

买了一个跳舞毯

我买了一个跳舞毯。Dance Praise II的。是薄毯,跳稍微快一点儿的歌就会划。我于是聪明的剪了一块地毯下来,又买了12个大夹子,把毯子夹在地毯上就好多了。不但不滑,触感也好很多。开 始花了两个星期的时间,才勉强能跳过一首2只脚的歌:冒険でしょでしょ?(动画片《凉宫春日的忧郁》片头)。现在再跳另一首3脚的歌,也是凉宫春日相关 的。不过动画片里没有出现过。到现在为止还没有通过一次。不过起步比上一首歌好多了,只是中间有一段又快,两个键同时踩的又多,怎么都过不去。加油啊,加油啊! BTW, 在天涯上开了一个心博客: http://zhanghe9704.blog.tianya.cn/

Start from a simple fact...

Many people said when the Tibet riot happend, China drove out all the westen media. As far as know, that's not true. Although China stoped given permit to them, China didn't drive all of them out. At least, The economist was there. They got the permit before the riot, and it is proved. They did take photos and make their reports. You can check that on their webpage. But maybe they didn't provide the information the other media wanted, so the other media just started to use fake photos to support their fake news. (I think if The economist could provide that kind of photos, they would be difinately widely cited.) As a Chinese, I can finger out the Nepal police and Indian police are not Chinese at my first glance. But to the westen people, they may have the same asian faces as we have. I subsribed Time, Newsweek and some other magazines. I was reading the free online New York Times even when I was in China. I believed these west media were better than Chinese ones like CCTV. A...

Dinner party

最近很忙很疲惫。昨天做了一个presentation,下周还有一个。本来这些都应该在二月份做完的,因为我人在多伦多,结果都拖到现在了。还有摘要要提交,还有作业,等等。 昨天晚上我们组的人出去吃了个饭,在一家韩国饭店。虽然是在东方风格的饭店,吃饭的方式却还是西式的。就是各人点自己的菜自己吃。我只叫了一个汤,因为里面有肉,有菜,有豆腐。我可不想叫一盘孜然牛肉,守着他自己一个人吃完。不过这家韩国店的味道一般,没有我在加州时尝过的那家“韩国豆腐”好。以前我室友搬走的时候,也到这家店吃过饭。点的是一份羊肉火锅。味道比这次好些。其实我是很喜欢朝鲜咸菜的。可惜在长春经常吃到的桔梗、蕨菜之类的,这边都没有。只有辣白菜、腌萝卜。这大概是因为缺乏材料的缘故吧。 这次出来吃饭,是因为我老板的生日和我的生日都快到了。我老板的生日就比我早一天。另外还给一个同组的朋友补过生日。我们每人都收到一张生日卡,上面有其他人的祝福。大家都是用自己的母语写的。我只能看懂英语和一点儿日语。(其实日语只能看懂几句。)其他的像德语和俄语就不懂了。上次过生日的时候还有意大利的朋友在,还写了意大利语呢。 都说德国人很严谨,我本来以为德国人都是很严肃的。但是我们组的德国人,包括我老板,都很喜欢开玩笑。说话的时候经常打岔,或者用写夸张的词,要不然就模仿一些搞笑的动作。有时候这给我带来困难。因为我的英语勉强可以理解符合逻辑的对话,一旦超出常规之外,就有些困难了。不过,轻松一点儿的气氛还是不错的。